我以為季節長在樹上:台語、華語混語散文詩

RM56.00

库存 2 件

Sku: GM-文学-192

库存 2 件

会员优惠

登录注册以查看您的会员优惠

会员等级 优惠
大将-10% = RM50.00
元帅-15% = RM48.00
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且讓我們共振舌簧,
傳唱彼此的歌,
讓那言語未能盡解之處,
盈盛更多想像與可能。

詩是最精煉的語言藝術,也是最凝粹的文體。當詩人以文字為舟楫,嘗試於詩行流動間推移語言邊界,探勘文體形式跨域的潛能時,詩會變成什麼模樣?台灣現代詩是否還有其他更多可能?

詩人李長青以台/華混語散文詩集《我以為季節長在樹上》,大膽嘗試語言和文體的雙重跨越,對一般認知當中既有的華文創作邊際與界線,進行了深刻的探索及翻轉。作者則標舉這是一本「混融」與「交流」的作品集,在語言上「混融」了華語台語,形式上則「交流」了散文與分行。在摸索和嘗試的進退之際,推移了某些邊界,拓寬了詩的創作路徑;以混種的風格,為台灣現代詩帶來截然不同的新風貌。

名人推薦

這本標舉「混語散文詩」的《我以為季節長在樹上》正是一種「新台語詩」的實踐與探索,為當代台灣文學開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林宇軒

這本詩集充滿流動,像河水不斷改道……混華語與台語,混分行與散文,混時間的依戀與傷逝,混「你」與「我」,混「愛」與「不可以」,這種混不是亂,而是意識的魔幻寫實。──周盈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長青

出生於高雄,成長於台中。

學生時代自以為詩,以文涉世;近年漸漸學會欣賞生活的劇情,寬綽劇中的自己。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畢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

詩作被譯為西班牙、英、德、日、韓、馬來文與緬甸文,入選國內外多種選集。曾獲金典獎、年度詩獎、台北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台灣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

曾擔任財團法人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董事、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與美籍華裔作家若爾諾爾共同主編《躍場:台灣當代散文詩詩人選》。

著有詩集《我以為季節長在樹上》、《隱喻》、《江湖》、《風聲》、《我一個人》、《愛與寂寥都曾經發生》、《人生是電動玩具》、《落葉集》、《陪你回高雄》、《海少年》、《給世界的筆記》等,文集《詩田長青》、《與這個世界》。

內容簡介

且讓我們共振舌簧,
傳唱彼此的歌,
讓那言語未能盡解之處,
盈盛更多想像與可能。

詩是最精煉的語言藝術,也是最凝粹的文體。當詩人以文字為舟楫,嘗試於詩行流動間推移語言邊界,探勘文體形式跨域的潛能時,詩會變成什麼模樣?台灣現代詩是否還有其他更多可能?

詩人李長青以台/華混語散文詩集《我以為季節長在樹上》,大膽嘗試語言和文體的雙重跨越,對一般認知當中既有的華文創作邊際與界線,進行了深刻的探索及翻轉。作者則標舉這是一本「混融」與「交流」的作品集,在語言上「混融」了華語台語,形式上則「交流」了散文與分行。在摸索和嘗試的進退之際,推移了某些邊界,拓寬了詩的創作路徑;以混種的風格,為台灣現代詩帶來截然不同的新風貌。

名人推薦

這本標舉「混語散文詩」的《我以為季節長在樹上》正是一種「新台語詩」的實踐與探索,為當代台灣文學開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林宇軒

這本詩集充滿流動,像河水不斷改道……混華語與台語,混分行與散文,混時間的依戀與傷逝,混「你」與「我」,混「愛」與「不可以」,這種混不是亂,而是意識的魔幻寫實。──周盈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李長青

出生於高雄,成長於台中。

學生時代自以為詩,以文涉世;近年漸漸學會欣賞生活的劇情,寬綽劇中的自己。

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畢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

詩作被譯為西班牙、英、德、日、韓、馬來文與緬甸文,入選國內外多種選集。曾獲金典獎、年度詩獎、台北文學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台灣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

曾擔任財團法人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董事、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與美籍華裔作家若爾諾爾共同主編《躍場:台灣當代散文詩詩人選》。

著有詩集《我以為季節長在樹上》、《隱喻》、《江湖》、《風聲》、《我一個人》、《愛與寂寥都曾經發生》、《人生是電動玩具》、《落葉集》、《陪你回高雄》、《海少年》、《給世界的筆記》等,文集《詩田長青》、《與這個世界》。

重量 0.5 公斤

30天热销商品

作者阵容

最新商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