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文化

一期一会的约定

RM38.00 MYR

( / )
无提供
作者: 顏書韻

请选择所有选项.

一旦补书,请立即通知:

——内容简介


从东京到关西再到北海道;从现代科技到古朴韵致再到田野风光;从宫崎骏到三岛由纪夫再到安藤忠雄;从电车到徒步再到开车自驾;从梅雨到冬雪再到盛夏。

每一趟旅程都是一道飨宴,每一座城市都是一回惊艳。

  • 东京 ——仰望东京铁塔,这个我从第一次认识日本时就在图册、电视、漫画、动画、卡片上屡屡看到的铁塔,这个像征了日本国的形象地标,终于在经过这么多年的魂牵梦萦以后,巨大而恢宏地挺立在我面前。”
  • 关西 ——年末年始,我飞到京都去跨年,虔心祈愿来年顺遂安康,诚如我每一年最卑微的愿望。知恩院的钟声若能敲碎六根三世的烦忧,迎接新岁之际我们就全都是呱呱坠地的新生儿,出世后即入世,用一生去修习世俗世故世态给我们面对和解决难题的机会。”
  • 北海道 ——我一边看着眼前的景色,一边思考着究竟要怎么用言语去形容它,最后决定承认我是词穷了,管他的了,我只要好好欣赏这个北海道给我的夏日限定风景就对了。”




——作者简介


颜书韵Euvin

来自马来西亚柔佛州永平,毕业于澳洲南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新闻系和公关系。曾获2016第六届马新「星云文学奖」公开组微型小说优秀奖。

不玩会死的热写一族,写作十余年,曾担任网站编辑、媒体人、专职翻译,现为自由撰稿人,创作类型从散文、现代诗、歌词、游记、短篇小说到杂谈不等。

非常注重外表,因为相信第一眼印象的强大破坏力,但更加注重内涵与学识造诣,因此从不间断创作,乐此不疲。

用写字修身,音乐养灵;用生活雕塑外型,爱情灌注内里。以此铭志。

你手中握着的是他的第一本书。

部落格:www.euvin01.blogspot.com


——目录


推荐序/书韵解读了日本的细腻感

自序/一期一会の约束

东京篇——初来乍到的大惊小怪

从梦幻踏入真实——东京第一晚

城市兜转,感受东京的繁华

在明治神宫许下卑微的愿望

孵育我的幻想,吉卜力美术馆

没有晴空的晴空塔

我的日本拉面物语

东京铁塔,我的美好回忆

到浅草寺看雷听雷

走路去上野公园吃便当

相看两不厌,只有富士山

富士山下——一泊二食初体验

结语:日本真的太贴心

 二三小旅事之热情的指路欧吉桑


关西篇——到日本跨年迎新岁

在有限中理解无限

再会日本!到奈良去“贿鹿”

奈良冬游,静心观照

千山鸟飞绝,参拜京都稻荷大社

“从清水舞台跳下去!”

日本迎新岁:到锦市场办年货

本迎新岁:到知恩院听除夜敲钟

在金阁寺初逢元旦初雪

冬季限定的感想

前进大坂!在观览车上听滨崎步唱歌

周游大坂!登高望远迎接生日

到霍格华兹当一日魔法学生

结语:三城三恋

二三小旅事之夜班公车等不着


北海道篇——绚烂的夏季练习曲

北海道纪行序篇——我的日本梦继续!

当个旅人漫步札幌

初次见学巧克力工厂

在北海道神宫获得开示?

我在北海道大学被乌鸦突袭!

出发到小樽一日游

开车上路!去登别地狱谷泡脚

天之涯海之角的室兰

美得让我词穷的美瑛

梦幻小木屋民宿——四季の宿KIZUNA

忘不了富良野的夕阳

我的崇拜——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

把云踩在脚底下

再见,北海道;哈囉,东京

拜会超萌的杂货店小当家

二三小旅事之和欧巴桑一起狂奔

后记/归乡纪行:总是带着一整个家乡旅行 

附录


——序


推荐序:书韵解读了日本的细腻感

 

书韵写的日本;有画面感,有追读欲。

我“警告”你可别太仔细咀嚼他的描绘;这会挑起你旅游日本的冲动,想走就走!不顾三七二十一的豁达,哈哈!

当然,就算“知日派”的我, 也非常享受书中对日本的解读与分析;许多历史故事、年份及数字都说明,他对日本做了详细的研究与调查。其实,说此书是旅游散文;倒也是本不错的日本导览。假如你未曾到过日本的话,相信书韵已为你铺了条日本旅游路线正轨、康庄大道!只差,没告诉你该买哪一些航空的平靓正超值机票而已。

这书的画面包含了对日本的期待与印证、想像与体验以外,特点还是在于他对日本细节的入微观察,而且描述得生动有趣!我喜欢他在述说每一个景点的前后,会加入自己的观点与道理,甚至会引述其他人对这景点或事物的说法或看法,引人入胜。其中的这麽一句话,潜移默化教育旅者对陌生地该有着最起码的尊重与心态:

“无论再怎麽装出一副想要贴近体验在地人生活氛围的模样,也仅是浅嚐异国日常生活的冰山一角,在那几个礼拜短暂租借而来的身份裡……”

纵然书韵说他是第一次到日本;但读此书后,断定了他可不是一般的哈日族!因为,大和民族千年独有的细腻节骨,书韵他似乎摸得透彻!

旅行职人


李桑





——自序:一期一会の约束


你是个念旧的人吗?

在这个物质充斥的时代,我看过不少人自诩喜新厌旧,从时尚汰换的速度到流行风向的改变,每天都有让人追捧让人动心的最新事物层出不穷。

当我们身边的人们——这裡的“人们”是以网路角度而言,这个年代似乎鲜少有人会以物理性的周身变化作为考量基准 ——开始集体投入一个共同话题时,俯拾皆是的复盖性会让你不得不去正视该事件,去深究了解更多。

然后,是否同样也加入这庞大的阵容,则视一个人的各种面向与因素。

天生反骨的我往往对那些正在如火如荼“游街示众”的行为很是抗拒:越是呼吁集体更换头像来表达某种不满我越不想这麽做;越多人疯狂推荐的短片我越不想看;越是惊呼有多好吃的餐厅我越不屑一顾。

唯有关于一个旅地的美好与其叹为观止的景緻,我是立即化身为最忠实的粉丝与最热衷的读者,不发一丝牢骚地把无论是旅游稿、推荐清单或是业配文读到底,即使我可能会在文末忍不住质疑它们是否言过其实。

从小就接触日本文化的我,对于在长大过程中渐渐认识的其他世界观,或是后来顺应时势蓬勃发扬起来的其他现象(比如韩流),总是抱持着一种且近且远的观望态度。

我曾努力试图理解那些国家的美丽面貌、从书中筑构起来的幻想轮廓,或是在梦裡也奢望前往的目的地,但只要看到这一座东瀛大国的缤纷炫彩,它们就皆然相形失色,即使是我非常嚮往的欧洲,也被我排到了日本之后。

经过多年考验,发现日本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依旧毫无动摇后,我只能试着这麽解释:或许我是个非常念旧的人。

念旧之于某种镶嵌在人生回忆裡的情结。

记得在我念小学时,一位姑姑住在日本,妈妈为了训练我的写作能力,要求我写信给她,在多年往返的信函中,从姑姑的笔墨描绘中,我粗略见识到了这个国家的生活态度与民族文化,那时我最兴奋的,莫过于姑姑常常寄回来的各种日本小零食小玩意儿,那些都是在那个甘榜年代出生的我所看过最美好的事物。

在我印象中,日本的包装总是那麽精巧,那麽漂亮得捨不得打开。

渐渐长大,日本漫画成了陪伴我度过少年时光的最佳伙伴。和所有在那个时代长大的七年级生一样,没有网路和游戏机消遣娱乐,我就到书局去一本漫画接一本漫画地买,每天存下来的零用钱几乎都花在如今整面牆的书柜裡。

而从漫画中,我更是深切地体会到日本文化的百花缭乱。语言、礼俗、服装、城市、饮食……无一不更加深我对这个国家的渴望,渴望身历其境地去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感受这麽多年来只出现在书扉中的一切。

接着迈入高中,“哈日”现象攀上巅峰,各种流行影音作品入侵整个亚洲,日剧、流行歌曲、电影还有电玩成了多少青春男女的心灵慰疗,我一头栽进了这个花花世界,用我的成长岁月滋养了这些如今根植于心底的梦之花。

人家说一个人在十八岁以前的成长,是形塑个性基础的关键时期,我的成长过程几乎都浸淫在浓浓的东瀛文化裡,即使后来的韩流百花齐放(欧美文化是直到我接触了更多的翻译文学才开展的另一篇章),我仍对心中的那个梦土念念不忘。

所以,我想去日本,我想去履行自己多年来收藏在心底深处的约定。于我而言,去日本早已超越了“旅行”的基本定义(儘管行为上仍旧会像个死观光客),我要去和从小陪我一起走过多少奇幻旅程的国度打个招呼,像是见见一位久违了的老朋友那样。

那麽陌生,却又那麽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