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带文化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

RM86.80 MYR

( / )
无提供
作者: 韓墨松

请选择所有选项.

一旦补书,请立即通知:

——内容简介

★诚品书店2月选书
★“跨商策略」如何在近代中国成形?
★「跨商策略」如何南渐,在香港开花结果?
★「跨商策略」如何利用英属香港,往外幅射影响力,撮合中美关系,协助美国建立其二战后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以香港为中心,重写跨太平洋史。本书主要述说两点:

第一,二战后香港的社会发展,受美国莫大影响。在二战之后,香港社会已然透过「美国化」方式,于英殖时代展开「非正式解殖」进程;

第二,对于二战后的全球政经体系发展,香港角色亦至为关键。美国前沿商业知识之传播与应用、跨国生产供应链之重置,乃至中美关系之建立与稳固,皆得到来自香港之推力。香港此角色却多被论者忽略。

香港角色关键,源自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分别为香港的「跨商策略」,以及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政经需要。

「跨商」之源起,可追溯至十九世纪。当时中国江南富商家族的成员,多入读于美国在华的传教士学校,进而旅美留学。四、九年中共建政之后,这些中国精英多南迁于香港,在此地重整事业。他们的美国教育背景,使之容易从美国相关管道得到重整事业时必需的资金、知识、情报甚至销售网络。可以说,若不从美国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角度切入,便将无从透彻理解香港工业发展史,乃至香港串连中美关系的经过。基于美国在二战后的政经需要,同样南迁至香港的美国在华传教士,乃至美国企业与商会,联同在港「跨商」精英移民,对内利用美国资源在港建立学校、居所、社区训练中心,对外幅射香港影响力,香港由此得到助力,从「第三世界」跃升至「第一世界」,甚至进而导引中国融入世界体系。同时,美国经济影响力也为此散播,以美国为中心的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由此得到助力成形。

《香港制造:跨太平洋网络与全球化新史》是结合本土政经发展与国际关系、难得一见的研究力作,是以跨域视野回望地方故事的典范。



——作者简介

韩墨松(Peter E. Hamilton)

现为香港岭南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二〇一五年,他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取得历史系博士学位。韩墨松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Columbia University's Weatherhead East Asian Institute)、中国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等院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与任教。其研究散见于《亚洲研究期刊》(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商业史》(Business History)、《二十世纪的中国》(Twentieth-Century China)、《历史社会学期刊》(Journal of Historical Sociology)、《国际历史评论》(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等期刊。 



——译者简介

邝健铭

台湾季风带文化总编辑,着有《港英时代:英国殖民管治术》与《双城对倒:新加坡模式与香港未来》,合着著作包括China's Influence and the Center-periphery: Tug of W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Indo-Pacific﹑East Asia: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Hong Kong Under Chinese Rule: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Political Gridlock与《社运年代:香港抗争政治的轨迹》。译作包括《冷战光影:地缘政治下的香港电影审查史》、《印尼模式:国家民主化二十年史》、《新加坡模式:城邦国家建构简史》、《威权政治困境:新加坡未来政治想像》 ,另编订《帝国之间民国之外:英属香港与新加坡华人的经济策略与「中国」想像(1914-1941)》、《病有医学:新加坡医疗体系之理想与现实》、《变天之后:马来西亚民主进程的悬念》



出版日期:2024/02/07
页数:556
开数:长21×宽14.8
ISBN:9786269672271
出版社:季风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