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乐书苑

霹雳地方掌故

RM88.00 MYR

( / )
无提供
作者: 朱宗賢

请选择所有选项.

一旦补书,请立即通知:

——内容简介

近代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称之为「文化记忆」,在文学作品中以各种符号出现,重新建构一个我们可以理解的「社会-文化」空间。朱老师的书写,大量出现了许多建筑、街道、店铺,当然重要的是与物连结的「人」。这么一种书写,对当地的社区民众是一种符号「记忆」的存在;对社区以外的读者而言,则是一种可认知、感受社区温度的连结点。 

除了大量类似上述的「空间」描写之外,其他的描述对像还包括地方上的教育、闻人事,以及日治时期的「记忆」。特别是他对日治时期的描写,同样也是透过「空间」的描述,作一时空的内容变化对比,展现战时与和平之后的不同景象。这虽然是朱老师的个人「记忆」,但投射在公共场域中,却是集体的符号「记忆」。

老师的书写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说鲁白野是建立在建国之后对新兴国家的期许,张景云是一代文人办报的文化省思,张集强代表着新一代具备专业意识的文史评论书写。朱老师的书写介于鲁白野和张景云之间,或许祝老师写作的时候没太多的企图心,却也形成其特色。

——曾维龙博士

课余之暇,他带着一本记事簿,一枝笔,骑着他那辆老旧的日本造摩哆车,走遍霹雳中市井坊间,乡村城镇;从北端的上霹雳仁丹,到与雪兰莪州接壤的丹绒马林;从避暑胜地的金马仑高原到西海岸线的渔米之乡,可称为现代版的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先生。

朱宗贤老师的这些文章,以通俗易懂的文词,记载了霹雳州一个时代的人文地理,乡土文化,真实的反应了一个时代的社会人情世故,填补了和丰富了一个时代的霹雳州民间人文历史。

——胡恩林

朱老的这一本著作堪称霹雳州华社的「时间胶囊」,他的文章记载的年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直到千禧年后,里面不但捕捉了历史的点滴,当时的人物记载,更有他见证大时代的心情感想。我虽然已届天命之年,但是朱老的文章,仿佛是小叮当的时光机,许多我童年或耳温或亲见的人物,事迹与地点,在他的笔触下跃然纸上,我曾就读的学校,走过的街道,驻足的建筑,透过他的叙述让我仿佛重临旧址。尤其读到我自己的曾祖父(曾鸣山),祖父(曾敦化),伯公(曾智强),叔公(曾敦炎)及大伯(曾瑞豪)的事迹,心里更是满满的忆念及感恩。

--曾广志博士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
页数:616
开数:长21×宽14.8
ISBN:9789671508633
出版社:霹雳深斋校友会、学乐书苑联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