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

东南亚史:多元而独特,关键的十字路口(未来十年显学,东南亚研究经典)

RM140.60 MYR

( / )
无提供

请选择所有选项.

一旦补书,请立即通知:

——内容简介

安东尼•瑞德(Anthony Reid)
东南亚史研究权威、亚洲版的布劳岱尔、< br>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杰出贡献奖得主

★★台湾首次出版!东南亚史最权威经典,未来十年显学! ★★
★★台湾版作者新序,找回台湾人身上的东南亚性★★


弱国家性╳季风贸易╳多元性别╳外来文化挪用╳语言种族的多样性
“东南亚”是超越国别史的大集合
是一块多元而独特、只能以“东南亚性”名之的
多元族群文明和湿热丛林水域

东南亚何以成为「关键的十字路口」?
台湾位处十字路口的北大门,该如何与之沟通?

■东南亚“不是中国,不是印度”,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长久以来,东南亚地区在它的邻居眼中就十分独特,中国人称之为“南洋」,印度人称它为黄金之地“苏瓦纳德维帕”(Suwarnadwipa),阿拉伯人将它称为“爪哇”,欧洲人则称其为“更远的印度”或“超出恒河的印度」。

由此可知,东南亚一直都是有着无穷多样性的独特区域——它有特殊的环境,包括湿热的季风气候、密集的丛林、广泛的水系,还有火山和海啸等周期性的自然灾害。由于地形的破碎和水域的隔离,人群相互连接的方式主要是透过海洋而非陆地,使得东南亚没有整合并统治广大疆土的大帝国。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外人眼中的东南亚依然是个连贯一致的整体,尚未形成民族国家的概念。

现代东南亚的基因库与语言库大多来自北方的中国,宗教与书写文化则是来自西边的印度。但是这两个巨大邻居的文明对东南亚的影响是有限的,东南亚「不是中国,不是印度」,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也由于东南亚位处东亚人南下及西方人东来的交会之地,随着伊斯兰文明及欧洲文明的进入,各种文明因地理、气候、贸易等因素于此地邂逅、交汇和冲突,创造出多元灿烂的东南亚文化,使其终成关键的十字路口。

■从无国家、弱国家到民族国家,看东南亚的千年转变

东南亚地区最早的社会具有强烈的「无国家」(stateless)性。无国家的人们以采集、狩猎和游耕为生,小心翼翼与更具阶级性的王权展开贸易和交流,防止自己被其并吞。这种无国的性质在东南亚的陆地区(如:今日的缅甸、泰国和老挝和中国境内云南等地),被作者称之为「佐米亚」(Zomia,即高地生活)。

在十九世纪西方民族国家的概念进入前,东南亚的国家概念并不强,可以用「弱国家性」来形容,其中两种代表的政权形态为:「纳加拉」(nagara)和「内格里」(negeri)。前者「纳加拉」于第十至十三世纪之间宰制东南亚大陆区,例如吴哥、蒲甘以及爪哇岛的满者伯夷,它们自视为文明的焦点和神圣王权的中心,依赖水稻耕作取得稳固的粮食来源。后者「内格里」则是十五世纪持续到十七世纪商业时代的主宰者,类似港口城市国家,最著名的有麻六甲、马尼拉、汶莱……等,因位于航运枢纽而兴起,是一系列以海洋贸易为基础的小型政体,接待国际贸易商可说是它们存在的根本理由。

至于塑造现代东南亚民族国家的关键期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在此之前,东南亚地区除了区分大越国与中国的疆界之外,并无其他的固定边界存在。随着欧洲民族主义的进入,东南亚被纳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体系,荷兰、英国、西班牙/美国、法国在这片区域上画定边界,现代化教育的引入,逐渐形成国语及国族的概念,导致民族主义独立运动。现今的东南亚各国,便是在二战后的民族国家独立潮里如雨后春笋般形成的。

由此可知,现今东南亚的民族国家、国族语言和边界是近两百年的产物。这段期间,在东南亚人生活之中,国家、民族与宗教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高,造成了原本是一个整体的东南亚的破裂与分歧。在回顾千年的东南亚史时,便不能用已知的现代边界来描述,否则会进入历史的误区;也因此,本书作者瑞德便使用岛屿或集水区等地理单位,详细论述东南亚从无国家、弱国家、到民族国家的复杂历程。



——作者简介

安东尼•瑞德(Anthony Reid)

东南亚史大家。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经济与历史学士、历史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是澳洲人文科学院院士、皇家历史学会会士、英国国家学术院通讯院士,现为澳洲国立大学荣誉教授。

拿到博士学位后,最早在马来亚大学历史系教授东南亚史,1970-1999年期间在澳洲国立大学执教,之后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至2007年,最后在澳洲堪培拉退休。

1980年代曾经主持召集剑桥东南亚经济史。 1999年前往UCLA协助创办亚洲研究中心,2002年得到福冈亚洲文化奖的学术研究大奖,又蒙王赓武邀请而至新加坡协助成立亚洲研究中心。 2010年获得美国亚洲研究学会亚洲研究的杰出贡献奖。

着有《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人民的鲜血:北苏门答腊的革命与传统统治的终结》(The Blood of the People: Revolution and the End of Traditional Rule in Northern Sumatra)、《印尼边境:亚齐人和苏门答腊的其他历史》(An Indonesian Frontier: Acehnese and other histories of Sumatra)等书。



——译者简介

韩翔中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译有《流动的疆域:全球视野下的云南与中国》(八旗文化出版)、《城墙:从万里长城到柏林围墙,一部血与砖打造的人类文明史》、《英伦视野下的欧洲史:从希腊雅典的荣光到普丁崛起,全新观点与幽默解读》、《荣格论心理学与宗教》、《历史猎人:追寻失落的世界宝藏》等书。



——目次

导读/文:郑永常(国立成功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
•作者序
•台湾版作者新序 p >

第一章_潮湿热带的人民
•良好的气候,危险的环境
•丛林、水文与人民
•为何人口稀少却多样?
•农业和现代语族
•稻米革命与人口聚集
•国家和社会的农业基础
•食物与衣着
•女人和男人
•不是中国,不是印度

第二章_风下之地的佛陀与湿婆
•关于印度国家的辩论
•考古纪录中的青铜、铁器与陶器
•佛教世界与梵文化
•「宪章时代」中的湿婆与纳加拉:九○○至一三○○年
•南岛语族的门户港口:内格里
•大越国以及与中国的边界
•宪章时代中无国家的多数人
•十三/十四世纪的危机

第三章_贸易及贸易网络
•陆路与海路
•专业化生产
•亚洲海洋市场的整合
•南岛语族及印度先驱
•一二八○至一五○○年的东亚贸易体制
•伊斯兰网络
•欧洲人

第四章_城市与运往世界的产品:一四九○至一六四○年
•东南亚的「商业时代」
•供应世界市场的作物
•船舶与贸易商
•作为革新中心的城市
•贸易、枪支与新国家型
•亚洲的商业组织

第五章_宗教革命与早期现代性,一三五○至一六三○年
•东南亚宗教
•上座部佛教国际圈与大陆区国家
•伊斯兰的开端:贸易商与神秘主义
•第一次全球战争的两极对立:一五三○至一六一○年
•对立竞争的普世主义
•多元性、宗教边界与「高地蛮人」

第六章_亚洲与欧洲的相遇:一五○九至一六八八年
•欧─华城市
•作为文化媒介的女性
•文化混合体
•伊斯兰的「大发现时代」
•东南亚启蒙运动:望加锡和阿瑜陀耶
•作为早期现代形式的火药国王

第七章_十七世纪的危机

 •大分流的辩论
•东南亚人丧失长途贸易的利润
•全球气候与区域危机
•危机造成的政治性后果

第八章_本土身分认同:一六六○至一八二○年
•十八世纪的凝聚
•宗教融合主义与本土化
•宫廷、浮屠和村庄内的表演
•历史、神话与认同
•整合与它的限制所在

第九章_华化世界的扩张
•大越的十五世纪革命
•越人的「南进」扩张
•交趾支那的多元南方边疆
•阮朝的大越南
•「中国人世纪」的商业扩张:一七四○至一八四○年
•南方经济边疆上的华人 

第十章_成为热带种植场:一七八○至一九○○年
•胡椒和咖啡
•主要作物的商业化
•新垄断事业:鸦片与烟草
•爪哇的殖民压迫农业
•种植园与大庄园
•大陆区三角洲的稻米单一作物经济
•前殖民与殖民时代成长之比较

第十一章_亚洲自主性的最后一搏:一八二○至一九一○年
•暹罗:「文明的」幸存者
•贡榜缅甸:注定失败的现代化
•阮朝越南:儒家基本教义盛期
•「受保护」的内格里
•苏门答腊穆斯林的另类选择
•巴厘岛的末日启示录
•东方群岛的行动「大哥大」
•最后一批躲避国家之人

第十二章_国家的塑造:一八二四至一九四○年
•欧洲民族主义与画界封疆
•「努山达拉」:从多个政权到二个政权
•最大的缅甸,苟全的暹罗
•西发里亚体制与中国
•打造国家基础建设

•印度支那要有几个国家? 
•新主权空间内的民族建构
•国家,但不是民族

第十三章_人口、小农化与贫穷问题:一八三○至一九四○年
•人愈来愈多
•内卷化与小农化
•二元经济与中产阶级的缺席
•屈服女性
•共有贫穷与健康危机

第十四章_消费的现代性:一八五○至二○○○年
•脆弱环境下的房舍
•食物的演化
•鱼、盐、肉

•兴奋剂和饮料
•布料与衣物
•现代服饰与认同
•表演:从节日到影剧

第十五章_进步与现代性:一九零至一九四十年代
•从绝望到希望
•教育和新精英
•一九三十年代国族观念的胜利
•现代性的男子气概 p>

第十六章_二十世纪中期的危机:一九三○至一九五四年
•经济危机
•日本占领时期
•一九四五年革命时分
•是革命造就独立,抑或协商促成独立?

第十七章_军方、君主制与马克思:一九五○至一九九八年的威权主义走向
•短暂的民主春天
•承继革命的枪杆子
•菲律宾独裁风格
•重塑「被保护的」君主制
•印度支那诸王的晚暮
•再造泰国法王
•共产威权主义

< p>第十八章_商业大崛起:一九六五年以降
•终于到来的经济成长
•多点稻子,少点孩子
•开放统制经济
•损益得失
•黑暗面的代价:环境破坏与贪污腐败

第十九章_塑造国族、塑造少数族群:一九四五年以降
•高度现代主义时期:一九四五至八○年
•教育与国族认同
•清教式全球主义
•加入整合但多元的世界

第二十章_东南亚地区在世界上的定位
•区域的概念
•全球性比较



出版日期:2022/08/10
作者:安东尼•瑞德
页数:624
开数:16 x 23 x 4.3 cm
ISBN:9786267129647
出版社:八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