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吉隆坡

RM36.00

无货

描述

mv036.jpg
捷运,劫运!

吉隆坡的大捷运计划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目前已公布的蓝线从双溪毛糯直到加影,从北部双溪毛糯起进入白沙罗及孟沙一带,再往市区中心延伸,由士曼丹进入地下隧道,穿越中央市场、巴生河、苏丹街,来到倍受争议的独立遗产百层摩天楼,再往武吉免登、燕美人民市场(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再大转弯至马鲁里,经蕉赖路前往加影。

整条线路延绵五十一公里,途经三十一个车站,其中十六个站,即超过半数将与购物商场整合,换言之这是一条为了刺激吉隆坡土地与产业经济发展的捷运路线,象征着国家走入资本主义的曲线。负责规划的国家基建公司早前已坦承该公司的营运目的是为了从捷运穿越的地段产业升值方面获利,而非由乘客的票价回收,在这样的思维前提之下,该公司所规划的路线原则,便是尽可能的利用一些都市的闲置地段,甚至在没有选择之下,向私人征收土地,以便成为该公司在未来的营运保障。

2011年6月份开始,该公司便开始针对一些计划征收的土地进行初步勘查,到了8月,已经正式向涉及的土地拥有者发出土地征收的通知信。这一切发生得太快,许多业主原以为产业座落在捷运路线上,未来一定会快速升值,丰厚的利益让人雀跃不已;然而,当国家基建公司发出征收通知时,才如梦初醒,捷运沿线的产值已在该公司的未来营业回收计划当中,私人公司或地主,像是被土地征收法令挟持一样,只能乖乖往上奉缴。

随着征收工作逐步公开,相信会有更多业主一一的从梦中被唤醒,目前所知影响最大的包括吉隆坡最有文化及历史价值的区段,即苏丹街。此外,在几天前,武吉免登的一些业主也开始收到征收通知。按照国家基建公司的计划,所有征收土地的工作必须在半年之内完成,以便准备在明年(2012年)开始动工兴建捷运。

吉隆坡苏丹街,被规划者选中,虽然捷运在此段已经完全地下化,然而该公司以工程安全为理由,针对路线上方,或邻接土地进行征收,影响的层面非常大,共有三十一块土地/店屋被征收,其中包括许多人熟悉的人镜白话剧社、茨厂街最后一家业楼──玉壶轩、乐安酒店等。

随着苏丹街征收土地的讯息发布,许多人开始意识事态严重,尤其是关怀吉隆坡古迹保存的人士。捷运规划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在规划当中选定苏丹街时,该公司显然一心只想产业价值,忽略了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评估,而吉隆坡市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在基于人民为先、绩效为主的施政原则下,应当要求该公司进行环境及社会影响评估,倘若该公司确无此评估,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去解快,否则便是失责。

从规划角度来看,捷运之所以无可避免经过苏丹街,主要是因为路线必须衔接国家体育馆旁的独立遗产百层摩天大楼,而这项预计耗资马币五十一亿的计划,在公布之初便已遭受到许多争议,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的反对声浪更是激烈。都市的发展竟是为了一栋尚未兴建的独立遗产大楼,而舍弃其周边的存在遗产不顾,基建公司负责人以一句:“发展必有牺牲”,突显了主导国家发展的人崇尚资本主义,一切发展以经济价值观为主。有居民响应,古迹与历史要如何用价格来衡量?虽然对方没有回答,但是答案其实已经十分明确,即是推动经济发展,古迹与国家历史毫无价值可言。

究竟征用苏丹街建筑是否如该公司所指,是毫无选择的余地而必须迁就的“发展必有牺牲”?地主、老建筑为了国家的发展与建设,必须宽怀大度地“从容就义”?而事实上是,这个征收是毫无必要,同时也该是尽量避免的资源损耗,无论是历史资源,或是用于赔偿业主的经济资源。换句话说,如此大费周章的进行土地征收,以及耗费巨资拆除现有建筑而重新兴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圆满国家领袖的百层大厦的梦想,以及将民间拥有的土地变为企业拥有的经济转型计划。

如果非要衔接独立遗产大楼,该捷运路线更应该是取敦陈祯禄路地下,连接富都车站以及重新建设停工久时的人民广场(Plaza Rakyat),接着再顺着富都路,经同善医院再转入武吉免登。政府决定取独立遗产大楼而舍富都车站,注定了未来的吉隆坡捷运将是无法解决大吉隆坡的交通转运问题,最终使得捷运计划不是解决交通问题,而只是为了炒地皮。

倘若兴建一百层楼大厦已经成为不可违逆的决定,则捷运工程应该探讨提升地下隧道的工程技术,在避免影响地面上建筑的前提下,将路线深层化。捷运地下化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影响地面上的建筑,英国伦敦以及匈牙利布达佩斯在1890年便已开始使用这种技术来建设地下铁路,而到一百二十年后今天的马来西亚吉隆坡,竟然是以地下化为由,实行地面上的建筑拆除计划。

当年兴建轻快铁时,所经路线也有出现在私人产业地下通行的情形,当时业主只须签署允许通路(Right of Way)的同意书,便可在不影响地面上结构的情形下进行地下轻快铁路线施工,而如今这个方法竟然在苏丹街不适用,说到底,这更明显的表达了,当局既要地底下面,连地层上面的也全要了。如果苏丹街的商家到最终同意了赔偿金额,而弃守了土地的权力,则在不久的将来,相信会有同样的手法,一步一步的来蚕食长时期刻烙了历史与文化的土地。

其他信息

重量0.4 公斤

评价

目前还没有评价

成为第一个“消失中的吉隆坡” 的评价者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