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的山林

RM24.00

无货

SKU: MB002 分类: ,

描述

蜕变的山林本书详述砂拉越州各原住民族群的文化和习俗,探讨马来西亚少数族群的生存和文化危机,揭示婆罗洲热带雨林鲜为人知的广阔世界。全书分为三篇:第一篇“民族篇”介绍砂拉越州十五个原住民族群;第二篇“习俗篇”带领读者了解原住民的节日、服饰和习俗禁忌;第三篇“伤情篇”则呈现了原住民族群在都市文明冲击下无奈的一面。

马华著名诗人田思作序推荐:“本书对于砂拉越州原住民的习俗作了相当细致的探讨和描绘,笔调又富于感性,兼带着诗人特有的敏锐和联想。不管从民俗学或文学的角度来读这本书,都会是一件获益不浅的赏心乐事。”

另一位东马作家石问亭也说:“深一层去看,沈庆旺是从一个换喻角度,屡屡反思各原住民族群在今日马来西亚的处境。”

目录:

3 序:风采于犀鸟之乡/田思
10 代自序:原住民文化

民族篇
18 海达雅族——伊班. Sea Dayak–Iban
31 陆达雅族——毕达友. Land Dayak–Orang Bidayuh
40 肯雅族. Orang Kenyah
48 加央族. Orang Kayan
54 加拉必族. Orang Kalabit
61 比沙亚族. Orang Bisaya
65 达兰乌山族. Orang Telang Usan
70 本南族. Orang Penan
79 普南族. Orang Punan
83 马兰诺族. Orang Melanau
90 弄巴旺族. Orang Lunbawang
93 摩禄族. Orang Mulu
95 戈达央族. Orang Kedayan
97 美烈族. Orang Mirek
100 戈吒曼族. Orang Kejaman

习俗篇
104 丰收节. Hari Gawai
107 伊班祭司——孟南. Manang
114 盛大的祭典—鬼节加威安都. Gawai Antu
119 磨刀石祭典——加威巴都. Gawai Batu
125 加拉必高原的鱼猎
131 另类相亲——伊班族Ngayap的意义
133 历史名词——猎人头
136 伊班族亮丽的腰带——兰必. Lampit
138 来自荒野的乐曲——沙贝琴. Sape
140 自然界的预言——鸟兆
142 原住民的纹身. Tattoo
150 原住民的珠子. Bead
154 舞
158 原住民图腾
161 稀有的鼠鹿角

伤情篇
164 森林
165 部落的清晨
166 都市与丛林
167 变调的庆典
168 边缘地带
170 在我们那个年代的鱼
172 部落里的酒
174 部落的知识份子
175 选举时的部落
176 命运
177 我们的大楼
178 部落仍然是部落

附录
180 少数民族图集
184 存而不在  /石问亭

沈庆旺自序:

原住民文化

在马来半岛南端的南中国海上,斜挂着一个摇篮——婆罗洲岛。我国最大的一个州属砂拉越,宛如安详熟睡的婴儿依偎在伊的怀中。
砂拉越位于婆罗州岛的西北部,其南部和加里曼丹交界,北部衔接汶莱及沙巴。砂拉越三分之二的土地是热带雨林区,拥有丰富大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犀鸟是砂拉越的州徽,也是受保护的鸟类,因此砂拉越又被称为“犀鸟之乡”。

这里的天空翱翔着体型巨大的犀鸟;这里的土地润育着几十个族群,传演着他们各自的传统舞蹈、音乐和民族节庆文化。

随着热带雨林不断被开发,这些红冠巨喙的犀鸟为了生存,不得不渐飞渐远,栖息到加里曼丹偏远的处女林中。这是文明发展的悲剧,但是我们又不能拒绝文明;发展的步伐带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迈向现代世界,分享了马来西亚的繁荣和进步;许多原住民在国家发展主流上扮演着杰出的角色,不论在政治、学术、文化或经济领域都有骄人表现。但是,矛盾的是,在进步的当儿,在接受文明洗礼、教育的当儿,许多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却被遗弃了,许多原住民的传统习俗也被现代化了。

1989年至1993年间,乘工作上的方便,沿着我国最长的河流——拉让江上游,一直到加里曼丹边界的巴贡地区,收集我喜好的原住民图案;这期间,接触了伊班族、加央族、肯雅族等,我深深感触到,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如果再不好好记录和保存,过一些时候必将被文明遗忘了。

因此,在收集原住民图案之际,将所见所闻,用诗的形式记录了一小部分,并结集出版,以尽一份棉力。自2001年3月始,《星洲日报》星云版主编特设一专栏介绍砂拉越原住民,我把那几年对各族文化习俗的了解与参考文献所得的质料,陆续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介绍给大家,专栏结束后大将出版社承得兄鼓励结集出版,让大家多了解砂拉越的兄弟民族,然而因工作关系一拖就四年。

马来西亚的多元种族社会能和睦共处,同心协力治理国家,是世上许多国家景仰的国度,这要归功于我国各族群间的彼此了解和互相谅解。许多种族同住在一块土地、一个国度,所产生的误解十之八九是因为族群间彼此不了解,或由于忽视了别的民族利益,而使到各族间的鸿沟逐渐扩大,甚至演变成种族冲突。因此,对生活在一起的兄弟民族作深入了解是必要的。

在马来西亚,砂拉越是一个特殊的州属,伊拥有由数十个种族组成的和谐社会,各族都能彼此融汇成一体,彼此参与各民族节日庆典、尊重各族宗教信仰,这是民族间互相了解、互相容纳和互相敬重各族的文化使然。

砂拉越的原住民有三十多种,包括伊班族(Iban)、比达友族(Bidayuh)、加央族(Kayan)、肯雅族(Kenyah,包括塞柏人Sebop、山柏人Semboh、柏拉弯人Berawan、拉吉布人Lakiput)、加拉毕族(Kelabit)、本南族(Penan)、普南族(Punan)、马兰诺族(Malanau)、实拉高族(Selako)、达兰乌山族(Telang Usan)、摩禄族(Mulu)、比沙亚族(Bisaya)、美烈族(Mirek)、弄巴旺族(Lunbawang)、戈扎曼族(Kejaman)、都顺族(Dusun) 、卡达央族(Kadayan)、加拿逸族(Kanowit)、拉让族(Rajang)、诗巫遥族(Sebuyau)、丹绒族(Tanjung)、希汉族(Sihan/Sian)、鲁加族( Lugat)、乌吉丹族(Bukitan)、卡占族(Kajang)、诗加邦族(Sekapan)、拉汉南族(Lahanan)、达布族(Tabun)、达利族(Dales)、达加族(Tagal)、巴荛族(Bajau)、龙古斯族(Rungus)、乌吉族(Buket/Ukis)、吕宋族(Lisum)、西平族(Seping)、西鲁族(Serus)、巴克丹族(Baketan)、玛丹族(Madang)、利隆族(Lirong)、砂邦族(Saban)等。

在二十四个较大的族群中,伊班族(海达雅族)是最大的一个族群,也是我比较熟习的族群,其次是比达友族(陆达雅族)。其余如加央族、肯雅族、加拉必族、摩禄族、诗加邦族、本南族、普南族、马兰诺族,我将尽量据我所知和参考文献详述各民族的生活及传统习俗,让我们对马来西亚的兄弟族群有深一层的了解。

作者简介:

沈庆旺,笔名有偶然、风子、句点、cancer、七月、西门、西门亭等。 1957年生于砂拉越古晋。 1976年中华第一中学理科毕业。 1970年开始创作,旅居现代诗聚落。 1973年即在报馆兼职并主编文学副刊。 1974年始企图用一种梦的言语筑造完美的想像世界。

1980年,文学创作给心灵带来的快乐对抗着精神虚幻和压抑;语言文字的宣泄与倾诉释放现实生活中的抑悒和颤悸,创作实现了自己的妄想和乌托邦。

1970年底参与砂拉越星座诗社,1989年加入中华文艺社。 1989年深入荒野,开始创作原住民系列作品。 1994年出版诗集《哭乡的图腾》。 2001年底,每隔一月旅居台北,创作存在主义“台北系列”散文。

经营艺品店,兼作书画、篆刻、木雕、铜雕、书刻、字画装裱、网站设计等。 “犀鸟天地”文学网站站主。

书系:婆罗洲系列02
定价:RM 24.00
页数:208页
开数:32
版式:横排
字体:简体
封面:四色,回折
版次:第1版第1刷
出版日期:2007年7月31日
装订:胶装
ISBN:978-983-3941-11-7
商品码:978-983-3941-11-7

其他信息

重量0.4 公斤

评价

目前还没有评价

成为第一个“蜕变的山林” 的评价者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