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藉謀殺,與作者成長

<strong>藉謀殺,與作者成長</strong>

與牛小流的交情,始於對推理/犯罪小說的熱愛。

當年拒絕了一篇創意天馬行空到完全罔顧物理科學的推理小說(不屬於“變格派”推理,要歸類為奇幻類型又有點尷尬)後,內心對我喊話,要我另找一篇推理作品“補”上(雖然當時出版社並不急著出版一本推理小說)。

於是,這篇作品的落選,成就了另一位文字愛好者的出書良機,也敲開了我們的友誼之窗。我瀏覽電郵中無數封的投稿來函,終於被一附件吸引,那是同一封電郵中三份小說稿件的其中一篇。

我下載,打開,閱覽……對其中抵死中二的文字及對故事的層層推進無法自拔,邊看邊笑邊緊張。除此之外,文中不時竄出一兩句看起來非常熟悉、抓住我注意力的詞句,那是周杰倫的歌詞!這作者竟能將之跟本身作品相結合,引用得與故事情節非常貼切不感突兀,可見跟我一樣也是周氏鐵粉。當時覺得,這作者是奇才,這篇推理小說必須成書讓更多人看見,向總編解說這稿件的精彩、一些基本行銷方案後,即回郵答應了作者出版。經過約半年時間編輯(原稿很“成人”,需大幅度刪改,將限制級內容“河蟹”成普及版),溝通期間也更加深了對這位作者的認識。

這本書,是《九流偵探》;作者牛小流。

<strong>藉謀殺,與作者成長</strong>

往後至今,跟他從相敬如賓的作家—編輯關係演變至無所不談的朋友,時常相互分享值得推薦的類型小說,或一起揶揄寫得很糟的作品,見面暢談時更會忘了時間忘了回家路。他拓展了我對這類型文學的知識,了解其中的派別及專業名稱:從本格冷硬到巴嘎,新本格到變格派,看似明確,有時卻難以界定……也發現我們的品味處於商業與小眾之間,都喜歡好故事。

以編輯立場來看,我覺得更為難得的是,身為業餘作家的他清楚知道自己每次的創作想帶出的訊息,主題目標明確,創作新稿會力求突破,盡量避免重複前作或他人用過的手法,說服不了自己的稿件絕不交來,所以常拖很久才來新稿。

<strong>藉謀殺,與作者成長</strong>

回想他曾對我說:作者最好還是與編輯保持適當距離。他擔心當彼此太熟悉,就無法不留情面地迸發出讓作品進步的火花。這點我謹記於心,於是編校他的稿時,會更嚴謹,底線愈設愈高,發現沒詳解之處會要求他給我(讀者)一個說法——說服我!絕不許他敷衍帶過,為此投入更多精神在他作品中,只差沒去殺人以求證文中所述(他新作遲遲不出,因為卡在我這關)。幾年下來,他出的五六本書,讀者可以發現他文筆愈發精練,詭計越趨離奇,故事情節更扣人心弦,同時也代表我編輯經驗的成長。

這是身為編輯遇上書籍大賣以外的額外收穫,一種能夠與作者成長的歡樂,及榮幸。

(此文2019年曾刊於《中國報》)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