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509:民意觉醒——马来西亚第14届选举专号◎陈亚才 编著

……新马来西亚并不是敦马哈迪、拿督斯里安华、林冠英、末沙布或我个人想要的,而是身在国内和散居世界各地的马来西亚人共同所要的。因此,所有马来西亚人在建造“新马来西亚”的当儿,要有“远景”(Big Picture)和“远见”(Long Vision);正如马来西亚记者Juliet Yeow在她近期的文章中所做的结论:“我们目前虽未实现‘新马来西亚’,但我们可以坚定而确切地说:我们绝不再回去‘旧马来西亚’! ”——林吉祥 序
第14届全国大选是我国最具历史意义、见证独立半世纪以来第一次政党轮替的选举。这本《509:民意觉醒——马来西亚第14届选举专号》集结了选举前后的文章论述,是编者精选的中巫英文政治评论。2018年5月9日的政权转移,希盟入主中央,为马来西亚民主历程翻开新的一页,也是人民期许国家建立起公正透明政治制度的第一步。投票箱当中传达的民意,显示人民厌弃长久以来贪污滥权、卖弄种族议题的政体。此后,我国将带着重建政治制度的愿景,迈向新的马来西亚。
改革之路漫长,过去与现在的国家政策都是全马人民密切关注的议题,这本书收录的每一篇文章分析记录了选前选后的关键事件,带领读者回顾重要的时刻。
第14届大选的相关文章甚多,从选前的讨论到选后的分析、出现在平面和电子媒体、期刊、个人网站的文章,数量可观。编委会经商讨后,决定将范围划定为三大区块,即选举前或历届大选的重要议题、选举预测或候选人的相关评论以及选后分析。编委会在筛选文章过程中,希望三大区块能够涵盖选举前后的一些重要议题,例如:马来海啸、废除消费税(GST)、承认统考、选区划分/选民人数比例等选举制度改革、投废票、种族与宗教政治、对敦马哈迪的评价等等。
为了更为全面地反映不同族群、不同语文圈的观点,编委会决定挑选以国文、英文及中文书写的文章各10篇,合计30篇,涵盖上述三大区块,让读者能够接触多视角的观点和评论。编委会决定以三种语文出版此书,每一种语文单独一本,即马来文、英文和中文版。因此,编委会将一种语文的文章翻译成另两种语文,也就是将中文的文章翻译成马来文和英文,将马来文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和英文,英文文章则有马来文和中文翻译。换言之,三种版本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以方便不同语文习惯的读者。
主编简介
中文版主编陈亚才,现任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文化中心秘书长、元生基金会执行长、元生集团人力资源部高级总监。长期关注政经文教与社会的发展动态,参与社会教育的推广工作,时事分析等。
马来文版主编Imran bin Mohd Rasid,文运书坊(Gerak Budaya)编辑,主修历史与政治理论。
英文版主编Jeremy Lim Jiang Shen,想象马来西亚(Imagined Malaysia)专案经理,马来西亚青年组织(Malaysia Muda)成员之一。
英文版主编Yvonne Tan Yit Fong,主修英文与文学,参与制作旨在提倡知识分子投身社会运动的Students in Resistance季刊小誌。
作者阵容
1.希山慕丁莱斯Hishamuddin Rais,身兼社运分子、作家、电影导演、脱口秀艺人等。早年,他曾是著名的学运分子,一度流亡英国,也一度在内安法令下被扣留。
2.黄进发 Wong Chin Huat,英国Essex大学政治学博士,专攻政治体制与族群政治。现为槟城研究院研究员。
3. 陈子豪 Tan Zi Hao,视觉艺术家,作品请参考www.tanzihao.net。Students in Resistance季刊小誌创办人之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生。艺术与文字创作双栖,关注文艺、语言、文化领域相关议题。
4. 詹运豪 James Chin,澳洲塔斯马尼亞(University of Tasmania)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谢富年东南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enior fellow)。曾与Bridget Welsh合编《觉醒:阿都拉时代的马来西亚》Awakenings: The Abdullah Badawi Years in Malaysia ,与Andrew J.Harding合著《马来西亚50年:回顾联邦制》 50 Years of Malaysia : Federalism Revisited。
5. 李活安Lee Hwok-Aun,著名经济学家,现任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 (ISEAS – Yusof Ishak Institute)高级研究员。
6. 费沙·德兰尼(Faisal Tehrani),现任国民大学马来世界与文明研究所任研究员,《当今大马》马来文版专栏作者。他的多部著作被前朝政府列为禁书。作品主要由独立出版社出版,近作有《人类的上帝》 Tuhan Manusia(2007)、《安妮丝如何升天》Bagaimana Anyss Naik ke Langit(2014)、《教授》Profesor(2017)等。
7.潘永强Phoon Wing Keong,现任南方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兼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同时担任马来西亚华社研究中心副主席。编著有《马华政治散论》、《旧政权与新政府》、《未完成的政治转型》、《当代马来西亚:政府与政治》、《教育大未来》等书。
8.丘伟荣Hew Wai Weng,曾任媒体与民调工作,马来西亚国民大学(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大马与国际研究所研究员。
9.刘镇东Liew Chin Tong,现为马来西亚上议员、国防部副部长。曾担任马来西亚第12届(槟城升旗山)及第13届(柔佛居銮)国会议员,也是民主行动党中央委员暨政治教育主任、槟城州政府智库槟城研究院(Penang Institute)董事、义騰研究中心主席。
10.赛胡先阿拉塔斯 Syed Farid Alatas,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11.叶蓬玲 Yap Hong Leng、P Gunasegaram、Mustafa K. Anuar、Netusha Naidu、Tricia Yeoh、Kenneth Surin、侯雯诗 Vincy Usun、Ronasina。
试阅
敦法蒂玛[1]对抗中国与沙地◎ Faisal Tehrani
在一个国家的大选当中,外交政策课题有时也会左右选民的意向。成熟的选民应研究执政党的外交政策,同时也评估竞争政党提出的外交政策。
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任何有权势国家的贡献、捐赠、贷款支援、投资、“阿谀奉承”,都应该受到本地社会的关注。
不是说我们需要怀疑每一个国家并且过分警戒,可是必须谨记的是——当中涉及利益的国家可能会要求一些回报。这样的情况称作“条件交换”(quid pro quo)。
根据过往记录,理应受到质疑的两大势力是中国与沙地阿拉伯。
中国,是一个需要审视其商业投资记录的国家。一般人认为,当中国投入或投资一项基建工程,一般会由来自中国的员工所执行。中国官方或投资方都不会和外界分享经验或技术。这做法还伴随着收刮双倍的利润。一般的看法是,中国的投资就有可能成为一项“征服”行动。
中国投资方也常常被看作是人权的压迫者与侵犯者。中国势力逐渐渗透非洲大陆,而侵犯人权的记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17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中国研究所总监曾锐生(Steve Tsang)曾提及,中国的经济规模与影响力使任何人都会对人权议题保持沉默。举个例子,2011年在赞比亚的中国投资方所拥有的矿场,矿工身处恶劣的工作环境,无法保障安全、工作超时等情况,一旦提出投诉或反抗,将会面对威胁。
中国常常“推销”其投资为“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似乎是发展政治学的一种新态势,着重共识与权力平衡。中国也努力定位自己,有别于西方势力,强调本身是珍惜多边主义概念与和平共处(peaceful co-existence)的新势力。
即便如此,非洲发生的一切显示了北京并非如预期般诚实。再次作为“条件交换”的案例,为了维持自身的投资,中国透过其公司向苏丹供应武器,以镇压南苏丹的分裂部落。中国想要控制当地的环境资源,于是提供非洲特定政权武力支持。据悉,一连串暗地里干预的动作中,中国砍伐了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森林。由于北京投资者不愿意为这些不断扩大的犯罪行为负责或遏止犯罪行为,事后态度更是变本加厉。
非洲借鉴
若是逐一列出上述非洲大陆的案例,将会带出非常骇人的一个事实:任何与中国打交道的国家,国家自主权都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圈定收买国家尊严与统治者灵魂的目标国家不仅是非洲各国,中国正逐步收买它所欲管制国家的统治者灵魂。看看中国人民币如何收买匈牙利领袖的例子,不仅是中国的投资受到热烈欢迎,任何针对中国的批评也立刻予以反击。匈牙利总理奥尔班(Viktor Orban)更跳出来成了中国代言人,发表说“任何想要教导北京关于人权事项的单位都非常令人厌烦。”
再看看斯里兰卡将长达99年租约的汉班托塔港(Hambantota)移交给中国的糟糕经验。因为拖欠中方债款,中国便以区区11.2亿美元吞噬了对这个极具战略意义的港口。为了偿还贷款,斯里兰卡被迫交出该港口,成为中国领土。在马来西亚,中国正尝试透过东海岸衔接铁道(ECRL)、在甘孟(Gambang)的马来西亚—中国关丹产业园(MCKIP)以及柔佛的马来西亚依斯干达森林城市发展来拓展其影响力。
另一个有问题的国家是沙地阿拉伯。如同中国,沙地的人权纪录也非常糟糕。沙地对邻国也门天天展开攻击与隔离,让所有人都噤声。若觉得叙利亚孩童的哭声应该被关注,沙地发射由西方制造的武器同样让也门孩子遭受苦难,也犹如那不曾被关注的饥饿。这是因为沙地也收买了世界各国当权者的灵魂。
在沙地阿拉伯国王萨勒曼(Muhammad Bin Salman)领导下,他明显学习了中国的经验与手法。在西方,为了使他恶劣的人权纪录噤声,沙地正积极投资资讯科技领域。2017年,《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本身就批判了那涌入美国的大笔资金。根据该报作者法哈德·曼约奥(Farhad Manjoo):
“因人权纪录而备受批判的政权资金,尤其是沙地阿拉伯,企图透过其国有公司——公共投资基金(Public Investment Fund)注入数十亿美元到资讯科技公司,将会带来各种问题。随着接受这笔投资,这家资讯科技公司将会重新打造他们全球产品的品牌,同时,所接受的是要阻止所有纯粹目的政权的数十亿美元——一个有着人权问题的政府、歧视女性、没有有序法律制度、推广极端伊斯兰主义而不包容宗教多元性或是知识份子。”
来自伊斯兰复兴阵线(Islamic Rennaisance Front,IRF)的阿末法洛博士(Dr Farouk Musa)曾批判马来西亚将十六公顷的土地交给沙地阿拉伯在布城建设“萨勒曼国王全球和平中心”(Pusat Keamanan Antarabangsa Raja Salman,KSCIP)的建议。他当时立即反对说:“沙地阿拉伯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暴力输出者。沙地阿拉伯主义仍是最激进的极端伊斯兰主义源头。我们不能忘记2016年7月在美国下议院公布的‘911恐怖袭击事件’28页机密文件中,清楚证明了911袭击获得跟沙地阿拉伯政府有关的个人所支持。沙地阿拉伯的残暴行为并没有在911划下句点。这些行为延续至今,并且对也门展开无情的轰炸,连平民百姓也不不放过。另外,看看他们如何在世界各地的伊斯兰论坛中散播仇恨的种子。”
免除消费税
在马来西亚出现萨勒曼国王全球和平中心确实有点奇怪。它的功能是要了解如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发起这个恐怖主义研究机构的国家本身却已经被证实透过国家的官方学说在世界各地散播恐怖主义,也就是瓦哈比主义(Wahhabisme)。
在担心中国扩大影响以及沙地阿拉伯真正意图的背后,就像在其他国家也可以见到的,这两股势力诡异地参与了此次全国大选中所掀起的各种议题。无论是在免除消费税,还是如何会有总值6亿8100万沙地资金在“没有明确理由”情况下于第13届全国大选流入我国。
我们已经身处在2018年。我们不需再进贡给中国,也不需要如同马六甲苏丹王朝,由吉达(Jeddah)商人来教会我们如何信教。
这一届全国大选非常重要,不是因为究竟是要选择梨子或苹果。这不尽然是关乎各个政党或阵线的竞争,虽然那确实是政治的现实。这次全国大选,我们参与是因为它实实在在牵涉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将成为中国奴隶,他们的智慧与精神是否会被沙地瓦哈比势力摧毁。若是我们的商家都成为人民币的信众而无视人权议题与社会命运,宗教人士则因为令吉与石油美元而头昏目眩,甚至成为现代恶魔的崇拜者——真的令人难以想象。金钱会令人类变得铁石心肠。
作为人民,我们的选择不多,我们需要成为敦法蒂玛。即便苏丹马末沙对她的丈夫作出灭门恶行,她还是选择了当下。1511年葡萄牙进攻马六甲,敦法蒂玛被迫与杀人凶手共处以拯救马六甲。肯定的是,敦法蒂玛不会原谅苏丹马末沙。苏丹马末沙没有被原谅的理由。然而在当时的关键时刻,必须作出那样的抉择。这次的全国大选关乎独立、国家主权和宗教圣洁。决定权就在所有的选民——也就是您的手上。
[1] 敦法蒂玛(Tun Fatimah)是16世纪马六甲宰相敦墨太修(Tun Mutahir)的女儿。敦法蒂玛与敦太希(Tun Tahir)结婚时,苏丹马末沙已将目光投向敦法蒂玛,希望她能成为苏丹马末沙最新的妻子。当苏丹马末沙的臣子拉惹再纳(Raja Zainal)敦促敦法蒂玛嫁给苏丹时,她拒绝与丈夫离婚,导致敦墨太修全家包括敦阿里在内的男丁全被处决。最后,敦法蒂玛嫁给苏丹马末沙,成为第三任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