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讯】乔治市卷帙◎杜忠全 著

【书讯】乔治市卷帙◎杜忠全 著

这座岛城,过去一成不变,现在变化亦不算大,只是,一些人与这海角老城相隔悠长时间与偌大空间之距离,乡心殷重……二〇〇八年,乔治市入遗,造就此书成型的原委。几年过去,老城入遗的效应发酵,其上的古迹与文化议题陆续浮现,引起社会关注、讨论。杜忠全老师的第八本槟城印记,再召唤审视这座世遗城市的老灵魂。

民间文化与技艺的记录与传承,其中的挑战,是世代之间的认知落差,导致不少迭代传承的悠久文化,在老一辈人离去后随带湮灭。迄今在槟城实施了近十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奖”,其意义与实质作用,是让获奖人体认自身技艺的文化意义。

这是我们这一代在时间面前的能与不能:我们不能阻止时间向前,却能在时间无声流逝当中,为后人留下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资产……——〈一座城的记录与传承〉


作者简介

杜忠全

槟城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现为马来亚大学中文系博士候选人、拉曼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报刊专栏作者。1993年赴台念中文系,无关写作;2002年开始重新笔耕,无关文学,只是一种回归仪式,书写生长与生活的槟岛。2005年获星洲日报第八届花踪文学奖散文推荐奖。


目录

03 序 / 我城故事多 · 梅淑贞
07 序 / 一种有关岛屿的情怀 ·宋燕鹏
13 自序 / 乔治市,未完……

辑一:乔治市卷帙
22 「魔镜」:现象与思考
25 庙会·新春·老城区
29 「槟有古城,因以城名」
33 本头公与大伯公
37 何止三代成峇?
41 印象,乔治市
45 蓝图,世遗,乔治市
49 世遗文化城还是旅游景区?
54 乔治市的人情味
58 谁的乔治市谁的城?
62 百年树人岂如梦?
65 一座城的记录与传承

辑二:恋念岛屿
69 槟城:已把他乡作故乡
72 瑟福屋:历史的近观者
77 生活·古迹·乔治市
80 渡轮,动地吟
83 海上,动地吟
87 乔治市,画一座城
92 五脚基情怀
96 艺术·古迹·节庆月
100 宝福社,或建德堂
105 公芭海滩:遗忘的角落……
109 占领土库街:乔治市无车日的进阶版
112 走一趟历史长廊
115 浮池荷花:乔治市城隍庙的想象
118 恋念乔治市:写在入遗六周年庆典前夕
122 废墟·艺术·兴公司
126 两百年的岁月从头看
129 潮艺馆:戏如人生
132 杨公司,开门

辑三:岛城漫步
137 「魔镜」的折射:再谈乔治市壁画
144 把方言和童谣送回童年
149 壁画疯,疯壁画
153 庙会与过年:从 2013 槟城的新春庙会谈开去
158 从关仔角说到「 水港」
162 从一场新书推介谈起
166 城与人:乔治市的故事: 从《乔治市:我们的故事》谈起
170 老城回春:从《乔治市艺术节》谈起
174 道路命名与历史胸襟: 「《乔治市:我们的故事》」说书记会后
178 咖啡风情下的乔治市

辑四:掩卷沉思
183 庙会与地方史教育
186 元宵抛柑祈姻缘?
188 与古迹并进
190 辜鸿铭与伍连德
192 期待群众参与乔治市节庆
194 文化遗产岂只在建筑?
197 乔治市嘉年华是艺术节
201 「本土」不是排外的硬道理: 从「乔治市魔镜」谈起
204 不要没有灵魂的世遗
207 槟城街边美食是文化遗产

附录
211 我的文字槟城杂碎谈
219 我有一种如释重担的感觉: 《老槟城·老童谣》出版感言
224 时间的有形位置


试阅

自序 / 乔治市,未完……

我一直都记得很清楚,当年第一次离家赴外留学,一个学期的异地生活好不容易挨了过 去——那是多么漫长的时间啊,当时只觉得如此!秋尽冬来,然后是异乡游子赶在隆冬时节飞 回赤道边缘的家乡,从四下无所不在的冷空气又 回到动不动就逼出一身汗的家乡,内心竟莫名地 兴奋不已。无他,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城冻冷了一 整个冬日,几乎都快忘了热汗淋漓的快感,而在 身临故土之际,这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能不倍 感亲切,能不让回乡的人深为感动?到家了,卸 下沉重的行李,一转身就忙不迭地就找个借口, 然后沿熟悉的路径溜出门,到住家附近的寻常街 区买点儿小东西。经过一段时日的寤寐惦念之 后,远方思念而不见的景致一霎时回到眼前的一 刻,内心竟有一股掩不住的冲动,想一眼就把经 久不见的每一个角落都给细瞧一通,看自己不在 的那么些时日,它们究竟有了哪些变化。东看西 瞧,然后很快地发现,嘿,眼前一切“竟然”不 曾变样,人们贩水运浆的生活没啥两般,柴米盐油的日子也如昔,乡音未改,时光,似也暂停在自己离开的那一 刻,仿佛专等自己回来,再继续往前轮转……念头纷飞之后回 过神来一转念,只觉得好笑:自己不就去土怀乡了一个短时日, 能让一个老地头有多大的变化?只是自己主观的时间转得太慢, 所以觉得日子隔得老长老长,怕自己错过了参与一些什么样的变 化,故而想多了一些?

然而,也在那转瞬间念头纷飞而回过神之后,才察觉自己对 生长的土地之眷恋;在随后几年的离乡岁月里,对念乡的常态, 也就找到自我宽解的基点。

这十来年着意写一座岛甚至是一座城,并且陆续结集了一本 又一书的书之后,一个朋友语带促狭地说,你还真“啰嗦”得可 以的,不过是一座蕞尔小岛罢了,写了几本书还没完没了,几时 有个完结呢?

恐怕没得完结的,不假思索,我当即回说!

眼下是个人的第八本槟城书了,看看就快望十,我不禁想 起早几年与老槟城谢清祥的隔代对谈。不是,那时节的谈话,基 本上我是他的听众,而这前后延续了近十年的谈话,大致是以他 为主,我只约略提问或提示自己想知道哪方面的内容,就任他拼 凑出整大段的生活旧忆来。那样的谈话存为记录,原无意整理成 文,后来却酌取一二,先是按笔录与自己的记忆来堆叠成文,稍 后也调用了少量的录音档,是为个人槟城书写之始,也是前后两 本《老槟城·老生活》的缘起。

那近十年所累积的谈话记录与录音,如都按之整理成文,恐 怕就不止两本,但究竟会有多少,自己也没个底。早前原以为,将《山水槟城》结集成册之后,再要有个人的槟城书,就得回头 翻寻这些旧存的谈话记录,不想却能将未经结集的槟城文字集合 成《乔治市卷帙》一册,说来也是个意外。

“乔治市卷帙”原为前些年在大马《普门》杂志的双月专 栏,与马六甲的“麻六甲档案”一起以“世遗双城”双专栏的形 式出现。说起来,自 2008 年 7 月 7 日,乔治市与马六甲一起以 “马六甲海峡的历史名城”之名携手入列世遗榜单之后,这海峡 两端的两座世遗港市,一直都是各自为政,规划世遗古迹或庆祝 入遗纪念日等等,都各行其是,互不联系的。2013 年开始的“世 遗双城”双专栏,算是槟甲双城某种形式的“合作”!“乔治市 卷帙”之名,是呼应当时碧清写马六甲的“麻六甲档案”。这双月专栏,后来延伸了多一年,由同样是媒体人出身的谢仲洋上阵 写古城。即令如是,也只辑得区区十二篇乔治市之文。然而,就 是这份量不多的“乔治市卷帙”,让自己萌意再结集一本槟城 书,因此有了这以《乔治市卷帙》为名的书。

开始被约写“乔治市卷帙”,自是与入遗有关。2008 年 入遗之初,大家都在世遗光环的兴头上,而到了第五个年头的 2013 年着手写“乔治市卷帙”之际,入遗的效应已逐渐发酵, 世遗城古迹与文化的议题更陆续浮现,并且引起相当的关注与讨 论,关于入列世遗城这一档事儿,人们当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这 些年来世遗效应发酵过程中的议题与讨论,当然也是无可争议的 “乔治市卷帙”之一,基于事过境未迁,因此也予以辑入。

(2015 年 6 月 9 日完稿)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