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味觉散步◎林金城 著

知食份子林金城最深情的饮食志。
用文字开启你的味觉记忆,
领你一同散步到茨厂街、槟榔屿等地咀嚼人生百味。
作者简介
林金城
吉隆坡人,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职品牌创意顾问、《知食分子·人文空间》策划总监、美食专栏作家。电视节目“阿贤人情味”、“阿贤贪吃路线”(大马)及“美食寻根”(新加坡)节目顾问着有:
摄影╱散文集《快门速笔》(1998,十方出版)、诗集《假寐持续着》(1999,大将出版)、饮食散文集《知食分子》(2006,大将出版)、古迹╱文化散文《十口足责》(2007,大将出版)、饮食专书《知食分子寻味地图》(2009,有人出版)、饮食杂志书《知食分子1》(2011,木言出版)、饮食杂志书《知食分子2》(2012,木言出版)
2003年开始投入南洋饮食文化研究及书写。至今已为超过300 种食物溯源,包括肉骨茶、福建面、海南鸡饭、炒粿条等,堪称最了解马来西亚食物的“知食分子”。
2005年开始,林金城在《星洲日报》、《中国报》、《南洋商报》等报刊开辟饮食专栏,深获读者及各界人士欢迎与认同。今日,只要谈及马来西亚美食,林金城的名字必定会被提起。
2007 年,林金城以个人饮食部落格“知食分子”,荣获台湾中国时报主办、“全球华文部落格大奖”之年度最佳生活品味部落格首奖,至今该部落格已超过300 万点击。
2009年推出饮食专书《知食分子寻味地图》,巡回全国各地演讲,掀起找吃、食物寻根风潮。同时,该书也是大众书局2009年最受大马读者喜爱的十本书之一。
目录

试阅
<春满园妈姐鸡>
独自闯荡到「春满园」,已是夜幕低垂时分。
拨通电话回吉隆坡,说自己在春满园迷失了,找不到妈姐鸡。
朋友笑个半死,久久才吐出一句:你这话有够「情色」你知道吗?
春满园,对许多老槟城来说,是个迟暮故人,依傍在廿一世纪的流光碎影里,站成铅华洗尽的一抹旧日风景。曾经风华绝代,客似云来,那已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风光往事。如今春光不再,即使乍泄也引不起行人留步。当年的盈盈满满,点点滴滴,也只有当年人才懂得俯身拾起,拼缀成记忆花圈,好凭吊那美好时代的一去不返。
别误会,春满园可是一九四0、五0年代成立的一座商业中心,位于头条路上,为当时乔治市著名的商圈所在。如今繁华已逝,经岁月淘洗与时代变迁,早已没落成一座旧式无章的过时商场。当年站在车水马龙的门前,眼前一望无际的战前建筑群,已在一九七0年代中期开始的光大发展计划中,给逐步削去一大三角形的完整性,将绵延成带的旧日人文风华给拦腰分割为两部分,成为许许多多古迹爱好者同声惋惜的憾事!而一幢庞硕现代的香格里拉酒店却正好矗立在对街处,阴影底下,新旧强烈对比,春满园显得更破落荒凉。
我就是以香格里拉为地标,趁夕晖褪尽之前,找来这处朋友口中廿多年没再到过的春满园,他说童年时候每当开学前夕,母亲总会带他到这里买校服书包,印象最深的就是里头一档称做妈姐鸡的鱼生鸡粥,那是孩提时候难得有机会一吃的美味珍馐。
越过风车路口,便沿着头条路闲荡而去,左侧对街是象征现代城市(?)的光大建筑群,而我却走入右厢骑楼下的古早世界。也许真的要感谢香格里拉,我才会停下脚步,不至于错过了春满园。由于沿路尽是基调相近的旧式商店,而春满园也真的比我现象中更不像「商场」,没走进去根本不晓得在一排寻常的商店背后,竟是一密集式的营业空间。其中,除一般吊得满天满地尽是皮包和衣物的百货小商店、布绸庄、鞋业工艺社、裁缝用品店外,乱中有序当中还保有一两间售卖佛具神料以及婚嫁用品的店头,留守着斑驳的传统。
这类格局开放,隔间密集的商场,有点像泰国旅游区一些夜市商场的模式,在同一屋檐下,店与店之间互邻相依,拢靠得那么紧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便自然更加密切,人情味也相对的浓厚朴实。就像这回我兜了好几圈,还是找不到传闻中的妈姐鸡,于是向一百货商店的老板娘询问,她却盛意拳拳地叫吃着晚餐的小孩停下碗筷,满脸热忱地把我带到商场后面的一块空地上,在新都戏院旁的顺利茶餐室那里找到了朋友记忆中的妈姐食肆。
卢合记位于茶餐室旁一片小小的板铺里,座位则附设在茶餐室内,以妈姐鸡脚独步乔治市,其鱼生鸡粥,白斩鸡以及玻璃生肠皆是老饕们的心水美食。说起卢合记,相信没几个人知晓,但二条路妈姐鸡脚,对槟城知食份子而言则多少有所听闻。
不见童年时候那刻板印象,标准「梳起不嫁」的顺德老妈姐的装束身影,操刀主理的老妇人以熟悉的粤语解开我的疑惑:说这档口已经经营超过半个世纪,由她那从唐山南来的母亲开业,由于是妈姐,所以才有了妈姐鸡之名;言下之意就是后来妈姐放下发髻嫁人去了,抑或像一些妈姐自梳女般领养了子女,至于实情如何就不便深入探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