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试阅:〈阁楼上的小书虫〉

2.阁楼上的小书虫我最欣赏的,是父亲讲故事的技巧,他可算是这方面的高手。这些技巧并非出自于高人传授,而是无师自通,这点的确让当时小不点的我,钦佩得不得了。父亲讲故事时,中气十足,除了声调抑扬顿挫,加上七情上面。后来自己当了幼稚园老师,也想模仿老爸讲故事的技巧,但自叹比不上他的精彩。
其中最绝的,莫过于故事情节每每讲到高潮、紧张、刺激之际,他来个突然煞车:
“时间不早了,大家睡觉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明晚下回分解。”
一个个虽然意犹未尽,也唯有带着怏怏的心情,各自作鸟兽散。经不起父亲一而再,再而三地吊我们听故事的瘾,最后,终于让我想到了一个解瘾的妙招。我知道制作树胶片房的阁楼上,搁置着父亲看过的那些文字密密麻麻、没有标点符号的线装故事书,而他所讲的故事,全出自那里。
有一天,我大着胆子,用平时练就的爬树功夫,偷偷地爬上阁楼“淘宝”。
一开始,对这些文字细小而又密密麻麻的书,简直看得一头雾水。但是,说也奇怪,看多了,终于摸到了一个窍门,即先从父亲讲过的部分看起。因为脑里已有个粗略的印象,半猜半看,竟然看懂了其中大部分意思。加上有些文字一再重复出现,无形中也因此认得了不少生字。
哗!太棒了!
那种看得懂的喜悦,实在是非笔墨所能形容。现在想起,仍然觉得很有成就感。要知道,当时的我,不过是个八九岁的小屁孩而已。
从此以后,那个只以数块木板铺成的小阁楼,用来置放废物、包括书本、课本的小天地,竟然成了我童年时代的乐园。每趁大人不注意时,我就会偷偷地,身手敏捷地爬上去,窝在上面老半天,恣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若被父母亲发现,肯定非同小可,万一摔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摘自《阁楼上的小书虫》

作者写她的童年故事,重塑1930-60年代朴实无华的生活,都是些活在目前科技发达、几乎人手一机的都市小孩难以想象的场景。
那年代,小孩可以把大小不一的枯叶想象成不同数额的纸钞做生意;可以不惧危险独自爬上阁楼“淘宝”,阅读父亲的藏书,并因读懂大人的文字而获得小确幸;因为有能力替母亲代笔写信给远在他乡的亲朋戚友而自豪;也能为了看酬神戏而兴奋个好几天……
当然也有不开心的回忆,包括每到中午即拿个椰壳碗跑来“乞食”的邻居家小孩,还有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亲眼目睹“大耳窿”前来欠下巨债的邻居家的抢婴戏码。
爱薇著《抢婴——奶奶非一般的童年故事》如今已在全马各大书局上架。
cover_OL
网店购书:
📘LAZADA:https://goo.gl/Q29ufn
📒Shopee:https://goo.gl/U89ZP7
📙有店:https://goo.gl/F9KVhA
📗城邦阅读花园:https://goo.gl/ZJw86h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