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文风《因为佛陀,我是更好的基督徒》自序

我从小在基督教家庭长大,自懂事以来,生活与教会脱离不了关系。

过去,我对佛教相当无知,就如不少传统与保守的基督徒一样。中学时参与了一项佛学函授课程,教会一长辈知道此事,“晓以大义”,认为我不应涉足异教,因为唯有基督教才有真理。那时的我,其实是抱着要“拯救”佛教徒所以必须先了解佛教的动机去报读有关课程的。现在回想起,为自己的自以为义与狂妄而惭愧。

13年前,来美国念书。在大学念宗教学与神学,开拓我的视野,惊觉基督教神学的丰富,不只有原教旨主义。后来再接触佛教,还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趣的是,我看不懂由唐朝玄奘大师所译的《心经》,我读的是现代的英译本。读了英译本,再看中译本,反而有另一种领悟;我认为英译本哲思泉涌,但中译本诗意盎然。或许,这是中文与英文表现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所使然。

我告诉台湾的作家朋友陈克华我想研究佛学,希望他能给我开一份书单。结果,他二话不说,就从台北给我寄来一箱书。可惜,当时我在中国大陆巡回演讲,之后回马,他寄来纽约的书无人签领,结果被寄回台北。他收到他寄出的一大箱书后,才给我写信,问我怎么一回事。我不想他再花钱,告诉他我今年到台北时才跟他要那一箱的书。当时心想,或许我研究佛学的机缘尚未成熟,不必强求。

结果,一整年,我只读《心经》。短短两百多字的心经,一读再读,越读越欢喜。如今,我对佛学还是无知,我只懂《心经》。其实,我想我还是不能说我“懂”,我只是感动,感动于千年传来的智能。记得我曾忍不住对克华说:有一天,我想以牧师的身份,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注释《心经》!

我读《心经》,再读《圣经》;有时我读《圣经》,再念《心经》,发现人生许多苦恼,不过是此生此身的感官与意识,不外是由自己所造就。是非善恶喜怒哀乐,都不是原本的样子,或都没有原本样子,只是我们内心与社会建构的结果,我们创造各自的实相,以为唯一,结果身陷苦海,不能自拔。读《心经》,我领悟《圣经》为甚么说“我们能凡事谢恩”。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读《心经》,感觉生命以至当下剎那感受,可以任我捏塑,但也不由我操纵,人间一切,有什么是绝对实际?但这也不等于一切虚无。五蕴皆空,不等于是非不办,只是有很多事未必二元对立,不必快意恩仇。

我还是基督徒,我还是继续写评论,我还是有所坚持,只是我学会“放心”。2011年5月,趁着卫塞节,我在纽约的教会主讲“因为佛陀,我是更好的基督徒”(Because of Buddha,I am a better Christian),不是我比别人好,而是比自己过去进步。

祝福大家喜乐,平安。

2011年卫塞节

书系:大将Fuse52
定价:RM 26
页数:160页
开数:32
版式:横排
字体:简体
封面:四色,回折
版次:第1版第1刷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4日
装订:胶装
ISBN:978-967-419-016-3
商品码:9789674190163

购买

类似文章

3条评论

发表评论